慈禧一日三餐花费上百两白银,摆果闻香,原来“成何体统”出自她

发布时间:2024-12-04 14:48:42

慈禧太后,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,是咸丰帝的妃嫔,同治帝的生母,历史上有名的“奢侈太后”,晚清重要政治人物,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。慈禧的“奢侈”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?

饮食上:以负责慈禧太后个人饮食的“西膳房”为例,这个位于颐和园大戏楼东侧的炊事班由108间房屋组成,占据了8个庭院,在炊事班工作的人数为128人!这么大规模的炊事班别说是供应一个人的伙食,就是服务一个整编师也绰绰有余。晚清时期,百性民不聊生,都已经吃不饱饭了,就要到饿死的边缘了,但是慈禧一日三餐就需要花掉200两白银,够一个四口之家生活五年。慈禧吃饭桌子上每顿都需要几百个碟碗,但是慈禧饭量却不大,每次也就是尝尝十几道菜而已,其他的菜也只是看看。

生活上:慈禧每天都要洗澡,她最喜欢的浴缸是一个青花大瓷盆,而慈禧每次洗完澡后,都需要用一百条绣有金龙的黄色浴巾擦拭身体,洗一次澡就要用一百条这样珍贵的毛巾,用过的毛巾虽然还是新的,但却是要销毁的。一是因为慈禧不会用这种“二手货”,二是若然流了出去,被他人取用,对慈禧太后是极大的不恭敬,在封建社会,这就叫“成何体统”。

慈禧最古怪的嗜好之一就是摆果闻香,每年消耗的水果同样价值不菲。清末以后,宫廷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,其中内务府详细记载了慈禧每年水果的使用情况,苹果158330个,红肖梨53295个,文官果2400个,这只是使用比较多的几种水果,还有其他李子、杏子、沙果等许多水果。每年光是苹果每年就要七万斤,其他水果加起来也有几十万斤,显然这些水果不是用来吃的,而是用来闻的,也就是说慈禧把水果的香气当作熏香来用。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慈禧去世,各种各样的水果,摆满了慈禧常去的几间屋子,还有茶几、床边等等地方,一般这些水果摆放一个星期后就差不多要坏了,太监们就会把这些水果全都丢弃,再换新鲜的水果。

慈禧也特别喜欢人乳,而到了晚清,宫廷当中子嗣飘零,怀孕的女子是少之又少。所以为了满足慈禧这个要求,宫中太监开始民间搜寻怀孕的奶妈。据史料记载:“东安门,稍北,有礼仪室”,这里是慈禧太后挑选奶妈设立的“奶子府”。这些奶妈都来自北京周边的各个村庄,慈禧在选择奶妈时立下了三条规矩:第一奶妈必须要生过三个孩子,慈禧认为孩子越多,生命力越强,奶水越好。二是奶妈的丈夫,子女健在,就是不能克夫。三是奶妈的身体不能有缺陷,如:体臭、口臭等异味。这些条件可以说比选择宫女更严格。就这样在清宫里,供养着一百多人的奶妈团队,她们专门为慈禧服务,而且为了保证奶源的正常供应和质量,特地派人给她们提供食物,而且绝不能吃盐和辣的东西。

慈禧是抽烟的,虽然抽烟算不上严格的进食,但对太后来说,却是一点马虎不得的,不仅烟的材质是“青条”,来自南方的特别贡品,还有特别的宫女侍候,这对她来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。有一件事需要纠正:慈禧太后虽然抽烟,但她讨厌旱烟,从来不抽鸦片。民间传说关于她的鸦片,大约是“黑粉”所为,别的不说,单说她以六十八岁高龄仍然头脑清晰地活跃在政坛之上,这就不是瘾君子能做到的。慈禧吸烟的时候,还要喝奶茶,即以奶兑茶,奶的来源有两种,一种是人奶,一种是牛奶,御茶房不管这事儿,单由储秀宫内供应,准备这些东西的太监姓张,在慈禧太后看来,是干净可靠的人物。

按照清廷的伙食制度,慈禧太后的伙食标准起初和皇帝大致相同,但后来随着自己享受欲的提速,她的伙食标准逐渐超过了皇帝。就数量而言,单一天两餐就有100碗不同的菜,正餐之外的两次“小吃”至少也有20碗菜。烹调时要多注意,如豆芽,就要求一根儿一根儿地把豆芽根儿上的须全部摘掉,同时也不能折断豆芽本身。慈禧每天吃的都是顶级国宴,聚集了许多名厨、名菜,至于价值,毫不夸张地说,她吃的绝对是“真金白银”!

慈禧太后对饮食有常人难以理解的讲究,就拿她喝的茶来说,为了保证一个“鲜”字,泡茶用的水是当天从玉泉山运来的泉水,喝花茶不是通过火焙的茉莉花、玫瑰花,而是刚刚采摘的花朵。花和茶一起放进茶盅里,这样做出来的茶既有茶香又有花香。茶叶的质量上去了,饮茶的道具也不能简陋,所以慈溪的茶杯都是用上等的白玉做的,连茶托都是纯金做的。每次用茶,都有一套相当精致的程序。先是两个太监小心翼翼地捧着茶盘,恭恭敬敬地送到慈禧面前,然后悠扬地喊一声:“老佛爷品茗了!”慈禧才慵懒地开始喝茶。

正所谓“民以食为天”,慈禧太后论身份,不是“民”,却在“食”之一字上,把奢侈、铺张发挥到了极致,尽显其享乐的本性。如果慈禧把用在吃穿用度上的白银拿来救助百姓,大清还会灭亡吗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精彩图片

热门精选

大家正在看